2023年的驚蟄-我們面臨的氣候問題
師法自然! 所有的問題,都來自人們與自然的關係..
24節氣已來到驚蟄-正常情況是第一道春雷響後就開始降雨,但今年都還沒有發生,這是個非常嚴重的警訊!
當氣候異常成為一種常態…政府、農民以及靠土地食物而生的我們,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改變與調整政策及生活模式呢?
剛好近期上下游有報導一篇關於【比百年大旱更嚴峻!芒果酥花、玉米歉收、春茶減產,中南部農田災情擴大延燒】的文章,引起許多朋友的關注與熱烈討論:
八田與一也哭泣.
文中提到: 嘉南大圳每天有20 幾萬噸的水到南科淨水廠,但一旁的灌溉溝渠卻枯乾見底,嘉南平原無自有水源的稻田,政府採用補償政策讓一期稻作全面休耕,農夫心裡很不是滋味…
事實上,嘉南平原早期在清領、日據時期的氣候特色就一直是少雨(夏雨冬乾)且日照時數長;當地耕地大多為倚賴天候決定收成的「看天田」,因無大型灌溉設施,土地生產力比中北部低;此外,颱風季節時還有洪水問題,而沿海地區更有鹽份偏高的情況。之後,日籍土木工程師八田與一提出嘉南大圳建造,經過十年努力終於通水使用。大圳總長度10000公里,讓在地原有的洪水、乾旱、和鹽害等三大障礙皆被清除;農業生產量快速增長,約60萬農民因此受惠。
如今,農民再次面對乾旱和鹽化問題,下一個八田與一會在哪裡呢?
其實,面對全球氣候異常,1979年日本自然農法的創始、提倡者之一:福岡正信看到美加州大片光禿禿的土地,就知道,造成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是氣候,但大部分原因是過度放牧和砍伐森林以及錯誤的農耕灌溉方法。
他意識到,沙漠化是一個已經蔓延到全球範圍的嚴重生態危機。於是他致力於倡導以自然農法對抗沙漠化問題。
他認為,如果在旱漠中以粘土丸子的形式播撒儘可能多樣的植物種子以及儘可能多樣的微生物,沙漠就可能重現生機。因為地球環境已被人類活動極大改變,所以我們不是要把沙漠恢復成它「原先」的狀態。而是儘可能地提供多樣化的種子、微生物,大自然會根據現有的條件來選擇最合適的復甦之路。
順應自然且小而美的生物多樣性種植方式,是面對氣候變遷最佳的保水護土的農耕方式! 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積極支持友善農產的原因!
2023年新的支持方式—與我們支持我們的土地以及農夫,訂閱制即將展開,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