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了,一起遇見孩子的「我」
3歲的孩子,在某一個時間點會開始大量地說「不」、「不要」,彷彿為了反對而反對,這通常讓身為父母的我們開始困擾,彷彿小孩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需要好好「管教」。
一起來看看,孩子快3歲時會經常遇到的狀況,我們可以怎麼陪伴孩子?
原來~這就是孩子的「我」來了!
換個角度來看,這是多麼神奇的時候,值得歡欣祝禱、安靜陪伴啊!
以自己的「我」去看見孩子的「我」,孩子那發自內心的會心一笑會融化你的困惑。
曾瓊芬 老師 (原出處連結)
本文經授權同意後張貼原文,如需引用,請直接引用出處。
我的社群裡一位媽媽向我提出了她遇到孩子的幾個問題,經過她的同意,我們把我們的問答分享上平台給大家,也想社團中有經驗的教師、家長一起來討論。
以下是我們的內容~~
最近遇到了女兒滿3歲之後的一些狀況,如下:
1. 最近她開始會說不要包尿布,但是問她要不要上廁所,她前幾天還會很開心的,但這幾天問了她都說不要,再來尿褲子了(我沒有責罵她,只告訴她你尿尿要告訴我好嗎?接著我自己整理地面)
回覆1:從人智學的角度來看,孩子滿3歲,他們會一直說:「不」、「不要」。
表示孩子的「我」來了。
2.5~3歲孩子的「我」來了。
他們的「我」開始出來了,孩子透過說「不」、「不要」來感受自己的「我」的力量,同時他會開始使用“我”這的字來表達自己,有別之前用爸爸媽媽對他們的稱呼,例如:”妹妹“、”弟弟“、”小星”~~這些小名。這是她們與自己的力量相遇的時刻。
所以,首先,恭喜孩子與他自己的「我」相遇了。
因為不是別人的我,不是爸爸、媽媽的「我」,是孩子自己的「我」;那個獨特尊貴的獨立個體的「我」。
想想看:當我們成人自己可以說:「不」,是不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呢?
再想想看:
是否曾經自己有那個不好意思拒絕別人,說不出:「不」的時刻?
這是否有種“無力感”,和說「不」是完全不一樣的呢?
他們開始了一連串與自己的「我」力量的工作,他們大量的使用「不」的力量。
這是相當美好的時刻。也是困擾父母的時刻,因為那個看起來可愛的天使好像要變成不聽話的小惡魔了。
很多父母會在這個時候開始”管教”孩子,上網爬文有許多的管教方法…
這些方法開始幫助父母成為一個(好像也不太快樂的)權威,但是父母又發現(或許很多人不發現)自己成為一個越來越困擾而嚴厲,自己也不太喜歡的家長。
以這個進入理解來愛孩子吧!
「這是相當美好的時刻」。
父母就會成為孩子最適,自己喜愛的陪伴者。
「我」來了,這個美好的時刻,多麼值得讚嘆生命的奇妙可畏!!
父母期待每一次的發現,會這樣讚佩:
『啊!多感謝我有美好的眼睛,可以遇見我孩子的「我」的力量來了』
『啊!生命多麼奇妙的發展著。』
然後,您可以安靜的看著,對孩子的「我」微笑,孩子就會感受到:我的父親、母親知道了「我」。
當您遇見此時,有幾個“請”想邀請父母親一起:
* 請輕柔靜候
* 請細緻聆聽
* 請順順參與
* 請緩緩張口
以便幫忙自己平衡靜觀,以免驚擾孩子的「我」降臨。媽媽做得非常好,能夠平靜安穩的向孩子的「我」表達妳的「我」,也同時傳遞自己的「我」走過的經驗。
2. 作息問題
她一直以來都是規律作息,最晚20:00上床、關燈在房間玩至睡著;她最近會自己開房門,探頭看一下,再回房間休息,但這兩天有明顯的不一樣是在她都要10點左右才入睡;像前天已經11點了還不睡,我訓了她一下,她之後進我們的房間睡著了…昨天爸爸比較早下班回家,陪睡約快10點睡著了…
回覆2: 在此我以我自己的經驗回覆媽媽,後續我再找找文獻讓我們一起完整學習。
我的經驗中是這樣的,當我看見孩子的「我」來了之後,及後續發展歷程有動盪的狀況時,孩子會需要藉用父母平穩的溫暖來成為孩子力量平衡的安寧。
當孩子的力量使他們在白日張力較大時,會引起活動、情緒的動力起伏,而他們尚未學習力量如何拿捏。也就是說,白日的作息活動或太多靜態、或太多動態,未因著孩子「我」的發展需要做適當的調整或安排,使那屬靈的「我」未得滿足;到了夜晚,孩子未平靜,或他們的「我」仍然有許多力量好奇著,使孩子開始延遲休息,離開規律。
爸爸媽媽可以做幾件事來幫助自己:
1、 觀察,並記錄孩子的活動及作息
2、 建立睡前溫暖而平靜的儀式
3、 給予孩子按摩,幫助他回到身體
4、 重新檢視家庭文化與價值觀
5、 最重要的一點:成為平靜安穩且溫暖的自己
或許更多您的觀察記錄出來,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討論。
3. 怕黑
這兩天的半夜發生了她會突然起來大哭,然後自己開門往房門外走出去,像昨天是爸爸發現她走下樓找我們…;然後她現在很怕黑(晚上睡覺燈全關,她會忽然大哭)
回覆3:承上答覆;並且需要更多的帶孩子在夜晚(黒暗)中找到溫暖平靜的平安。
所以第2題䢖議中的2、3、4、5都需要進行哦!
孩子的「我」來了,如同為他們的眼前打開一層紗,有些現實(黒暗與光亮)為他們呈現,原本他們在一整片混沌中,沒有分別,也沒有分辨,或者說不需要分辨,因為沒有分別。
他們的「我」此時如同聖經創世紀所記:
「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那起初,神創造天地的地就是孩子物質身體出生的時刻;”地空虛混沌,淵面黑暗”,這約是用了孩子出生後直到2~3年的時期,這在做什麼呢?建造孩子前三年的走、說、想的歷程(這部份需要另外專門說明);直到神的靈運行在水面時,孩子的「我」來了,「我」同時給了他們的眼目分辨光與暗,就知道了晝與夜,意識到了黒夜與白天。
在孩子出生後直到2~3年的時期裡,用著晚上、早晨循環的日日夜夜建造孩子前三年。
在人智學中,一個生命的開始是由同感動力和反感動力二股生命動力推動開始,其中反感動力在生命身上作用,將生命被分別出混沌和黒暗;但生命原是與黑暗合一,所以這是生命推動的其中一部份,也將終此一生跟隨著每生命的演進提供適時的作用,是作為人生命演進發展與平衡的一股力量(作用力可詳閱:人的普遍知識或人學第二講)。
人被分別出在他生命的有限性,及集體意識對於”黒暗的害怕“中,這也開始推動人探入如同進到未知森林的感受,而之於孩子尚不會清楚述說,他就以哭泣、生氣、害怕等等情緒向父母表達,因此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包含聆聽)、溫暖故事的陪伴、燭光的陪伴、按摩的平安等儀式,使他們這階段有真實的平靜安穩。
爸爸的陪伴給孩子很重要的溫暖、安全感。
思考:黒暗是用來害怕的嗎? 提供聖經的一段經文讓我們一起來思想:
詩篇 139:11-12我若說:「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圍的亮光必成為黑夜,」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
這裡的”我”是指聖經人物~大衛,”你”是指上帝。重點是讓我們的眼目看待黒暗與光明是一樣的。嘗試讓哲學進入教育,會使我們以更高的宏觀看來待人的發展,教育才不致停留在管的方法上。
註:聖經中有著靈性的奧秘,需要以靈性科學的視角來理解,願有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歡迎大家多多提供給我智慧的解答。
4. 我想詢問的是綜合以上的問題,是因為她長大了加上最近戒尿布、學習說話關係,她內在有擔心和害怕是嗎?及白天在保母家,晚上回到家想要爸媽的陪伴是嗎?我可以怎麼協助她呢?及我可以透過說哪一類的故事給她聽呢?
回覆4:「我」來了,逐漸踏入世界,小小全新世界的經歷到來,却是孩子大大的一歩。每一個平穩的脚步都是由搖搖晃晃的站立開始建立,是由搖搖擺擺的踏出找平衡,直到他們不斷跌倒、爬起的意志重覆練習,才能建造出一步順暢平衡的腳步。戒尿布是一個步伐,學習說話是一個步代,白天夜晚的切換是一個步伐,如果這些步伐同時到來,我們試想孩子需要多少平衡的幫助呢?
另外,回來試想:戒尿布是孩子的意願嗎? 不戒尿布會怎麼樣嗎?(請一定要思考)
但我想分享您一件事,美國曾經做了一個戒尿布的實驗,一組幼兒戒尿布,另一組不戒尿布幼兒為對照組,最終實驗的結果:戒尿布的孩子有一部份成功了,一部份不成功,但是不成功的孩子和對照組的孩子一樣,時間到了,所有孩子都戒尿布了。
關於網路上許多戒尿布的實戰經驗,我自己也是很想好好討論的,也許未來有機會大家一起思考。
講回來您的提問,所以我們回來思想:這一個階段,孩子的這一步,需要爸爸媽媽做什麼呢? 我想或許回覆2中的建議仍可以做為一個支持。 至於什麼故事適合?這可以找內容用詞簡單並具有重覆性的平靜的故事。以協助孩正在長得身體,並平靜他們的內在。最後我提供了:《猜猜我有多愛你》做為目前需要的開始。